睁开松散的眼睛,立刻思索午饭的抉择。身为学子的一日,除了乏味的学习之外,就是美食的享用了。进入国内的顶级大学,一直都觉得校内不论是教授或学生,都散发着别于庸者的气质。
匆匆来到本日的第一堂课,课室依旧挤满了因为教授慕名而来的学生及公众。只看见一名学生不知从哪搬来了桌椅,坐在课室门外,像极了初中被处置的模样,表情也如年幼的时候写满了得意。索性,没座位的我便在课室外静静听课,毕竟休息时候一定有不少同学仿佛通晓当天的教学内容而提早离席。课后,一边不忘赞叹教授的学识渊博,让自己受益匪浅,另一边赶紧在社交账号宣告自己美好学习的开始。教授在课堂的演讲亦是飞沫横射,竟能由此吸引了路过旁听的群众,紧贴着课室窗户不离去,甚有不定时的示意点头,表示对深奥内容的认知以及对教授的赞许。不出意外,他一定有许多问题需要在课后向教授请教。我就不留下了,毕竟接下来的讨论课也是充满学习价值的。
今天的讨论课是同学对张载《正蒙》的呈现。同学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似乎获得了教授满满的认可,对他赞许有加。坦白来说,我能参与这堂课带着三分的庆幸,毕竟教授不是第一次对学生的呈现如此评价。我想同学们的水准应该不相上下吧,竟然都能获得如此相似的评语。呈现《正蒙》的同学也非常满意教授的赞许,在课后迫不及待地追问教授如何将他的呈现转换为期刊论文。不想在大一阶段,已经有同学想为学术界贡献什么而如此积极地提升自己。我暗感惭愧,也不解为什么一些人会指控从事研究的都重名利。虽然做教授、副教授的名望甚高,但不论年薪、工作性质等都是相对微薄的。这位同学既然有意从事学术,对研究的工作的性质一定已有所认识,却依旧充满求知的热忱。我顿时向他投射了满满的敬仰。
接着下午的讲堂,我提早来到教室。依旧可见我们学级的班长和朋友们,一如往常地尝试各国的服装潮流。今天他们效仿了洛克时期的英国绅士风格,身穿笔挺的西装,歪头戴了顶帽子,手拿拐杖。不说别的,光是课室里的气氛就被他们的着装打扮调动了起来。班长顺势走到不知认识他的同学旁与她闲聊,同时似乎亦很享受班里投来的目光。谈笑有鸿儒,同学却似乎不解班长的风趣。可惜即将上课了,班长没法再施展他的个人魅力,只能悄悄回到座位。课堂上,教授不忘再次提醒同学购买他的书,毕竟这是本课的主要参考书籍,少了它是会影响大家的学习进度的。我很感激教授每周的提醒,毕竟该课程和书本是围绕着一个非常细小的议题进行探讨,少了这参考的确会对学习造成很大的阻碍。而教授又是眼前议题的专家,他通过著书的方式无私地传授给我们,实在是本校的名师担当。
很快便到了下课时间。不知是学习的快乐还是课堂内容的精简,让我忽视了时间的流动。教授交代了一些阅读工作,方便我们在下堂课能更轻易地吸收他的教学内容。随后,我来到了院系的资料室。这里让我认识到书本除了学习以外,也是温床,也是支撑。就像角落里趴睡在书堆中的学长一般,为通宵完成论文的他补充睡眠。只是我一直不解他不按正常时间休息的习惯;毕竟整合过后的睡眠时间并未减少太多。或许,不回宿舍补眠是为了尽可能地感受这学习氛围吧?隔壁的学长便不同凡响了,他在桌上高高堆起了伟人的著作,支撑他面前的平板电脑,防止自己在阅读当代文献时形成不良坐姿。可见,学长已然超脱了书本作为知识的旧形式,但又不忘为书册制造一些实际用途。我默默点头称许,找了个位置坐下。正要开始温习昨日的内容,却发现已是晚饭时段。只好再次起身,待晚饭以后继续努力;毕竟,连减肥都要吃饱了才有力气,更何况是读书?
睡前,我开始计划隔天的行程。我想了一阵,再看了看今天的经历,便毅然决然地地将它复制到隔天的行程中。
コメント